爱生活 会投资

  • 综合
  • 股票
  • 板块
  • 嘉宾
  • 课程
  • 基金
  • 经理
  • 说说
  • 掌评
  • 消息
  • 好看
  • 话题

小松周末说 | 请开始你的表演!

武小松 来源:武小松 17-09-03 16:52

小松周末说 | 请开始你的表演!

小松周末说 | 请开始你的表演!

1.《小松周末说》这个栏目我写了很久了。和每天收盘的那篇《小松说》所不同的是,写这一篇的时候,我试图以一种站的更高,看的更远的姿态,去试图为各位揭示市场本质。但是正如米兰昆德拉说的那样,“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好吧,我承认,在市场面前,我们永远是个孩子,玩着盲人摸象的游戏。

3305点被刷新后,市场格局进入了明确的上升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中小创个股方面,而之前一直引领市场的“漂亮50”,则只会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给予全市场最强烈的方向指引。

面对今天的市场,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格局更美妙的?50指数大义凛然的“托底”,上证指数底气十足的突破,深成指及中小创为代表的大部分个股,底部逐渐抬高,直至脱离,并在不同的题材属性背景下,或快或慢的走出自己的趋势行情。

还要奢求更多吗?剩下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只剩节奏和把握,以及好公司,好主题,好故事的判断和捕捉。

所以,在九月到来之际,我想说的,没有更多,只有这一句:朋友,请开始你的表演!

2.机会摆在面前,对每个人,每个账户,都是平等的。如何操作才是对的?恐怕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对每位投资者来说,在理解行情的本质之后,操作上,反应的就是你性格的所有。或激进,或稳健,或兼而有之,或一成不变。都是命(就是你性格特质所能达到的终极)。都是对的。

方法论的东西,聊到最后,都没有太大的意义。牛市就做,积极的做,熊市就躲,积极的躲。我常说,大家甚至都不要去定义什么牛和熊,只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当下的这个行情,这个阶段,属于“能做”还是“不能做”?如果能做,投入多少资金做?性价比高不高?做什么?节奏怎么踩(或者不踩,死拿)?

问完了自己这些问题,剩下的就是执行。行知合一不仅是投资的难题,更是人生的困局。但你最好做到或部分做到,甚至是要有些歇斯底里的执念,成功的人哪一个没有点别人不理解的怪脾气呢?当你发现,你和身边的人开始变得不同,这可能是你进步的开始。

3.我不否认,自己经常坐在一些讲台上像真的一样为散户们介绍一些K线啊,趋势啊什么的技法,还解解股票,回答一些很无聊的诸如“这个主力是出货还是洗盘”之类的问题,人生总有一些时刻需要装逼,把自己搞的像真的专家一样,哪有什么专家,市场面前,都是学生,都是孩子,都是白痴。

但话说回来,当这些“装逼时刻”过去以后,我也会反思一些问题,诸如,是什么遮盖了投资者的眼睛,让他们的投资逻辑了充满了这些没什么鸟用的线条和红绿K线——我并不是说基础的理论常识没有用,比如K线理论,均线理论,波浪理论等等,这些都有用,而且都必须熟知——我所说的是,更多的投资者往往本末倒置,把这些雕虫小技当成投资圣杯,而忽略市场本身最为重要的几个逻辑:趋势,情绪和节奏。

我得到的答案是:舆论。不管是公众号、电视、网络、报纸、网站,但凡聊市场,就是形态研究,就是猜顶猜底,就是葵花宝典式的教条。当然这很容易理解,这类东西更成体系,看图说话也更有聊天的基础,同时也更容易变现贩卖。

但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对于一个想在投资领域有所作为的投资者来说,恰恰是一种误导和时间及精力上的浪费。

我这么说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但情况真的是这样,看的太多了,炒股10年20年了,仍然天天纠结明天的涨跌,或者个股的某一根均线的得失,而很少考虑那些更重要的线索:比如市场的风口,情绪的温度,风险偏好的高低,主流资金的动向等。

4.以上这些事,不说也罢。接着,我们聊聊市场。近期市场,热度提升的很明显,但结构性特征仍在,选股选主题,仍然是影响收益率曲线的重要因素。我从目前市场几个最大的风口来聊聊他们各自的情况,同时梳理一下市场:

目前市场里几个最大的风口,仍然在周期涨价、泛科技、改革和次新,这四个方向。每个方向都仍然驻扎着不少资金,所以轮动在继续,争夺也在继续。

周期股方面,我个人偏向一个观点:行情仍没有结束,但大规模的板块式的上涨已经或正在降速,其中的几个分支如钢铁煤炭、稀土(永磁)、电解铝、水泥等,仍有上冲的动能,但要注意龙头个股的表现,比如钢铁股,龙头个股从之前的马钢到安阳钢铁,再到最近的韶钢松山乃至周五的凌钢股份,这种内部的龙头切换也是板块推升的动力,要充分理解,并且要有只做龙头的执念,才能赚到这个阶段周期股的钱。

泛科技,这个词今天使用就比较恰当,前几天可能应该说人工智能,但这里,我认为这个科技逻辑会蔓延开来。大家想个问题,本波炒作由科大讯飞引领,情绪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是对中国A股在全球资本市场地位凸显之后(MSCI之类的认可),给予其中的世界性科技创新公司的“全球视野溢价”,凭什么你特斯拉没盈利都可以市值超过通用汽车?凭什么ADBOE(你们所熟悉的PS软件提供商)这样的细分行业软件龙头的股价可以底部翻10倍?

顺着这个逻辑,很多A股上市的拥有真正科技含量和细分市场份额的好公司,就会陆续获得资本的青睐,所以大家看到最近用友软件的强势,还有恒生电子这样的互联网金融类巨头,都获得了一种“全球视野溢价”。这个逻辑还可以好好的挖,尤其是那些自主知识产权多,产品硬气,细分市场垄断地位稳固,或者科技领先优势明显的方向(如中国领跑或政府大力发展的一些技术:量子通信无人驾驶、集成电路/芯片等),都可以好好研究和挖掘。

当然,泛科技行情,还有一个逻辑是事件风口,比如区块链技术的火热,数字货币的发展(周末有利空,暂时要当心),又比如周五这种互联网银行概念,另外零售业被颠覆的路上,无人零售和移动支付主题,也必然会反复热炒。最后,科技股里盈利预期好的公司如苹果产业链里的许多如欧菲光、歌尔声学等,基本都已经不是低位,但还是看好后面的空间,他们可能不会爆发,但趋势形成, 也是稳稳的幸福,这里就不赘述。

改革逻辑在十九大召开前夕预计不会轻易熄火。虽然最近联通复牌后,这条线看起来强度一直不够,零星的几条支线,油改方向,铁路改革方向,上海地方国资改革方向等,一直不温不火,节奏难以把握。对操作者来说,难以把握节奏的东西,暂时观望是合理的,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看清楚了再去布局,这里没有太强的主线,如果一定要说看好的,可能还是油改和铁路,包括电力改革,这些行业改革会比地方国资这种停牌式的机会更容易把握些。此外,参与联通混改的几个公司,如果跌到位,应该还有机会,但最好只做龙头。

最后聊次新和高送转,这是市场高风偏资金的最爱。近期给了一大块肉,但大家也不要过分期待他们后续的力度,监管对于这一块可以说是天天在瞪大了眼睛盯着的,所以如果是一定要做,我的建议是,结合一些题材和基本面,不要用炒代码逻辑去玩。比如,叠加苹果,叠加资源,叠加中科院,这类叠加之后出来的效果,会更好一些。案例很多,不赘述了,说实话,这块我不擅长。高送转也一样,这个更考验操作者对于强势股逻辑的把控,也是要树立龙头意识的一个玩法,做跟风风险较大。

5.林林总总说了这些,希望大家对这四条线有个基础的认识。在这四条线外,还有一些强逻辑主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雄安:基建和装配式建筑,尤其要重视,此外中央政务区也算在这块;

环保/PPP:这块活跃过几天,叠加雄安和京津冀,效果更好;

高铁:这个结合中国制造2025,也可以叠加雄安;

核电这条线我在周末发现,几个个股有走强信号;

券商:这里的券商是纯概念,轮动的一部分,并非牛市里券商的涨不停逻辑,还是要有节奏把握;

絮絮叨叨,不多说,就此打住。老规矩,给一张上周的题材轮动表,供你复盘:

小松周末说 | 请开始你的表演!

警示:文中如涉及个股仅作案例之用,不构成任何推荐!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推荐

    点击输入您的评论(文明发言、理性评论,勿发恶意评论,禁止人身攻击)   请勿发任何形式的广告、勿私自建群、发布群号、QQ号或其他联系方式! 请勿向他人索要联系方式。请所有用户小心非官方QQ号,谨防上当受骗!
    

    精品说说更多

      推荐课程

        X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