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活 会投资

  • 综合
  • 股票
  • 板块
  • 嘉宾
  • 课程
  • 基金
  • 经理
  • 说说
  • 掌评
  • 消息
  • 好看
  • 话题

如何来分析应收账款?

王雨厚 来源:王雨厚 18-10-08 10:58

应收应付的产生是因为社会的发展,信用政策的产生,其好处有二:一是扩大销售,增加企业市场份额。赊销跟降价差不多,是扩大销售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二是减少存货积压,控制成本费用,存货积压过多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仓储费、保险费等费用的相应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企业通过放开信用政策增加销售,做大做强打到对手之后,然后在收缩信用政策,重新把渠道的控制权控制在自己手里。比如格力电器的1996年至2008年,可以明显看到1996年至1999年,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一致维持在6%左右,2000年变成了18%,2001年达到了47%,2002年达到了46%,此后该占比下降至2006年的20%,而1995年至2005年格力电器的收入由43亿元增加至264亿。

如何来分析应收账款?

格力电器1996年-2008年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变化

但是这种能重新掌握渠道话语权的例子并不多见,很多公司放开之后,基本上都演变成更激烈的厮杀,应收账款占比再也没有降下来。

应收账款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虽然在利润表中已经确认了营业收入和利润,但是在现金流量表中没有收回货款,同时企业需要垫交税款,比如随着收入确认上交增值税,随着利润确认上交所得税,甚至是根据利润进行的现金分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因此,几乎所有企业现金流出问题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是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加大了应收账款管理难度。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的帐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同时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帐准备,坏帐准备率一般为3%-5%。如果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超过提取的坏帐准备,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因此,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显得尤为必要。具体的分析方法和路径有哪些呢?

一个是动态分析,即应收账款的增幅与营业收入增幅的对比,这两者应该是同比例增长,尤其是对于成长股来说,如果应收账款的增幅大于营业收入的增幅,那么存在公司牺牲应收账款来增加收入的可能性,这个分析更多的用于企业自身的变化。

二个是静态分析,即分析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这个分析用于企业自身变化时,理想情形下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比例不断增长,也可能是牺牲应收账款来换取收入的可能性;当这个指标用于分析不同企业时,则体现了企业应收账款带来收入的能力,比例越低的企业理论上应收账款带来收入的能力越强。

比如生产床垫的喜临门,其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7亿增长至2017年的32亿,应收账款则从1亿增长至11亿,可以看到应收/收入的比例一直在提高,由当年的21%增长至2017年的33%,因此喜临门存在通过放宽信用政策增加销售金额的嫌疑。

同行业对比来看,根据2018年半年报计算结果可知,喜临门的应收类余额占比非常高,行业第一,而同行业的梦百合只有38%,当然客户群体不同,自然也存在差异。此外,尚品宅配欧派家居等企业的该项比值明显较低,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溢价能力。

如何来分析应收账款?

再分析应收账款的质量。什么叫应收账款的质量呢,就是钱能不能收回来,或者叫收回来的比例,因为应收账款是需要计提坏账准备的,如果应收账款质量不好,那么可能需要计提大额的资产减值损失。第一种分析应收账款质量的方法是应收账款的账,账龄越短自然越好,而账龄在上市公司的年报附注里都会披露,各位关注即可。第二种分析应收账款质量的方法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需要警惕那些周转率越来越慢的公司。其中账龄分析是看当年的质量,应收账款周转率既可以分析企业自身的变化,也可以进行行业对比。

比如中联重科2016年的应收账款明细显示,其1-3年应收账款高达93亿,但是坏账准备根据政策计提的余额为8亿左右,覆盖率明显偏低,于是2017年计提坏账损失60亿。

如果看中联重科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你会发现从2013年至2015年周转天数明显增加,因此这个应收账款肯定是要出问题的,意味着很多账款可能收不回来要计提减值啦。

如何来分析应收账款?

中联重科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最后我们来看看,创业板哪些企业应收账款金额最大,以及他们应收账款同比情况

如何来分析应收账款?

三聚环保,坚瑞沃能、蒙草抗旱等应收账款大的企业,都是典型跌幅大的品种。投资时,应收账款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财务指标。

警示:文中如涉及个股仅作案例之用,不构成任何推荐!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推荐

    点击输入您的评论(文明发言、理性评论,勿发恶意评论,禁止人身攻击)   请勿发任何形式的广告、勿私自建群、发布群号、QQ号或其他联系方式! 请勿向他人索要联系方式。请所有用户小心非官方QQ号,谨防上当受骗!
    

    精品说说更多

      推荐课程

        X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