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数据出炉了,24年我们GDP达到1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那么A股5300多家上市公司对GDP的贡献有多少呢?通过这个分析,老毛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接下来分享给大家。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可比主营收入同比变化是-0.24%。显然,就算加上4季度的数据,增长也不会太好看。这说明什么呢?当前上市公司对GDP增速的贡献还不如非上市公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上市公司不是经济的优等生吗?
有人说是不是统计数据有问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看,我们目前的上市公司队伍多数是传统产业,增长乏力,而更多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公司并没有纳入资本市场。
从统计局数据来看,有些行业的增速明显超过了GDP增速。工业当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7%、22.2%、14.2%。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均超过10%消费方面,虽然零售总额比上年仅增长了3.5%,但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7.2%。
总结起来,就是智能制造、高科技、现代服务、新消费行业在顶大梁。这些行业中,上市公司的占比很低,但对GDP增速的贡献却很大。比如华为前三季度营收5859亿,不在上市公司里面。再比如宠物经济市场规模超3000亿,而A股中真正做宠物经济的公司只有十几家。美股有“七朵金花”,而我们的老大哥永远是是四行两油一茅台。
前几年上市的那么多公司,看样子都是落后产能啊,我们的券商投行,我们的资本市场IPO机制,是不是都得反思一下?未来这些真正具有成长性的企业能多加入A股,而那些大而不强、也不需要融资的公司,是不是可以把坑让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