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时间: 2025-06-27

(二)头部机构:质量与风控构筑的核心壁垒
以中国银河证券(A+)和中航证券(A+)为代表的头部机构,其领先地位不仅体现在综合评分上,更源于其在关键业务指标上的卓越表现 。这些机构的核心优势包括:
卓越的定价能力: 头部机构保荐项目的破发率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例如,中航证券的30天和90天破发率均为0%,这体现了其对项目价值的精准判断和与市场沟通的有效性。
创造长期价值: 评分模型中权重最高的“3年相对收益率”是衡量价值创造的关键。头部机构保荐的项目普遍能在上市后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的超额回报。
稳健的风险控制: A+级机构的风险事件率(如ST、退市)几乎为零,这得益于其贯穿项目始终的、严格的尽职调查和风险审查体系。
(三)中小及尾部机构:在夹缝中求生存
与头部机构的光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C级和D级机构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以D级的中泰证券(评分为0)和申港证券为例,它们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
项目质量不佳,导致上市后破发率高企。
风控体系薄弱,保荐项目出现ST或退市等重大风险事件的概率更高。
长期价值创造能力匮乏,难以获得市场和投资者的持续认可。
对于这些机构而言,若不能在专业能力和合规风控上实现根本性突破,未来或将面临被市场边缘化甚至淘汰的风险。
第二部分:保荐业务质量与风险控制评估
(一)定价能力分水岭:破发率的市场检验
破发率是检验保荐机构定价能力最直观的“试金石”。数据显示,TOP10机构的平均30天破发率远低于尾部机构。例如,国泰君安证券虽然IPO数量达到8家,位居前列,但其12.5%的破发率也限制了其综合评分(57.5分,B级)。这表明,规模扩张若无高质量的项目作为支撑,同样无法赢得市场的最高评价。
(二)价值创造能力:穿越周期的超额收益
优秀的保荐机构不仅能将企业成功送上市,更能发掘并陪伴那些能穿越牛熊、持续成长的优质公司。在评分体系中,权重高达30%的“3年相对收益率”指标,正是对这一能力的量化。中国银河证券和中航证券保荐的项目在此项得分突出 ,反映出其筛选的企业基本面扎实,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三)风险控制:保荐业务的生命线
注册制下,保荐机构的责任被空前强化,“看门人”的角色愈发重要。风险事件率(权重-15%)是评分中的关键负向指标。浙商证券等机构因保荐项目出现ST事件而导致评分大幅拉低。这警示我们,一次严重的项目失败或合规瑕疵,就可能对机构的声誉和评级造成毁灭性打击。头部机构普遍建立的多级风险审查和动态预警机制,是其能够行稳致远的关键。
附录:保荐机构综合评分排名 (Top 15)
| 排名 | 保荐机构 | 综合得分 | 评级 | 总IPO数 | 90天破发率 | 3年相对收益 |
|---|---|---|---|---|---|---|
| 1 | 中国银河证券 | 100.0 | A+ | 2 | 50.0% | +6.9% |
| 2 | 中航证券 | 87.2 | A+ | 2 | 0.0% | +23.6% |
| 3 | 华龙证券 | 71.3 | A | 1 | 0.0% | +25.3% |
| 4 | 首创证券 | 66.2 | B+ | 1 | 100.0% | -19.9% |
| 5 | 西部证券 | 63.9 | B+ | 2 | 0.0% | +6.9% |
| 6 | 国泰君安证券 | 57.5 | B | 8 | 12.5% | +2.3% |
| 7 | 国海证券 | 56.4 | B | 1 | 0.0% | +5.0% |
| 8 | 第一创业 | 55.8 | B | 2 | 50.0% | -11.5% |
| 9 | 光大证券 | 55.0 | B | 5 | 40.0% | -5.4% |
| 10 | 国都证券 | 49.8 | C+ | 1 | 0.0% | +16.9% |
| 11 | 中银国际证券 | 49.0 | C+ | 1 | 0.0% | +31.0% |
| 12 | 华林证券 | 48.8 | C+ | 2 | 0.0% | -0.9% |
| 13 | 南京证券 | 46.8 | C+ | 1 | 0.0% | -12.2% |
| 14 | 海通证券 | 42.4 | C+ | 10 | 10.0% | -5.8% |
| 15 | 东吴证券 | 41.2 | C+ | 3 | 0.0% | -7.0% |

图1:2007年2月16日以来指数等权实际曲线来源:阿牛智投 按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2.87%来看的话,采用算术平均股价指数计算的话,A股回报率还是非常高的,跑赢理财,跑赢CPI那是相当轻松了。
图2:2007年2月16日以来算术平均股价指数,市值大于1000亿曲线
图3:2007年2月16日以来算术平均股价指数,市值小于1000亿曲线来源:阿牛智投 数据为累计收益率:199.71%,年化收益率:7.48%,对标指数收益: 1.62%,跑赢指数: 198.09%,最大回撤: 70.68%,波动率:28.95%,风险回报率:0.26。基本和全部指数相差无几。
从上图可以看出,除了创业板指数目前自2015年5178以来,整体估值偏高(高于中位数)以外,其他都不高。其中最具投资价值的是中证500指数。
但,我们也看到了上证50、沪深300等指数,虽然在中位数以下位置,但由于接近47%的上市公司半年报仍未发布,所以,后期还有待观察。如果未来陆续发布的上市公司增速无法接力跟上,那么这些指数的加权市盈率分为点数会出现明显上移,即市场会瞬间进入被高估阶段。
我们都知道,估值下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润补充,另外一种是市值下降。 而估值整体上移则相反,利润下降或者股价上涨。
所以,目前对于上证指数和中证500,我并不担忧,但对于上证50、沪深300尤其是创业板来说,一旦今年半年报整体利润下降或者增速放缓,新的一轮杀估值行情可能又要来了。
现在,从策略上来说,唯一能积极看多的是中证500。 中证500集中比较多的还是周期类个股,其中、化工、钢铁、煤炭、建注材料、有色等仍然是具有投资潜力的品种。但这个大背景也是“碳中和”下,这些企业产能受限下导致的市场价格提升带来的利润增长。
讲到这里,大家也理解了,未来一段时间里,拥抱中证500,拥抱周期可能还会持续。回避创业板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式。今天就跟大家分析到这里了!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