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开门收黑主要由三大利空所致,羊年股市或呈大分化。
首先,沪港通下周一启动沽空,前期涨幅过大的权重股承压,压制了股指反弹;
其次,3月份新股批文或中旬下发,同时3月份又恰逢全国“两会”,新股发行加速预期与逢会必跌的魔咒,影响股市开门行情;
最后,技术上大盘节前七连阳,创业板指更是站上1900点历史高位,获利盘的打压让股指开门见黑。
技术面上,沪深指数年前七连阳,目前已处于相对超买状态,而昨日下跌,两市指数双双逼近5日均线,也是对前期持续获利盘的一个回吐效应。总体来看,节前大盘持续的上涨是投资者憧憬对长假期间货币或有宽松政策的缘故,而春节期间降息降准预期的落空,使得大盘遭到前期获利盘的疯狂抛售,但目前“两会”临近,鉴于历年“两会”期间出台一些利好政策维稳,近期大盘或不会大幅下跌,可静待“两会”消息落定后再决定后市方向。 短期内,大盘蓝筹股受制于经济基本面的疲弱与监管层对股市加杠杆态度依然审慎,再加上估值偏贵、仓位较高等因素,目前还难以形成持续的“快牛”行情,3月份上证指数整体仍以3100点-3500点的区间震荡为主。
近期超短融发行爆棚。2月25日,五家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即将通过发行超短期融资券进行发债融资,合计总规模超百亿元。业内专家表示,鉴于年后资金面逐步宽松和企业年初融资需求,未来超短融发行将再次放量。
这五家公司分别为 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和齐鲁证券有限公司。其中,前四家分别定于2月26日发行2015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分别为30亿元、20亿元、1亿元和40亿元。加上齐鲁证券2月28日拟招标发行的20亿元,自此,2015年农历新年开工第一天超短融发行高达111亿元。
随着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创五年新低、生产价格指数(PPI)持续负增长,市场普遍担心中国经济会陷入通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昨日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从商务部监测的数据来看,现在还不至于产生市场所担心的通缩。此外,人民日报海外版同日发文指出,不要夸大风险,随便扣上通缩的帽子。业内认为,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进入通缩,但是通缩风险不断加大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官方频频为通缩减压解围,主要出于降低通缩预期的考虑,未来宽松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从CPI和PPI数据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到通缩通道周期。”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从货币、资本市场、政策以及全球市场基本面来看,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很难独善其身,加之此前过剩产能造成的压力,PPI仍将持续低迷,通缩可能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且有加速倾向。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虽然我国当前CPI依然为正,并没有达到定义中的“通缩”状态,但各种迹象表明,总量经济正在滑入全面通缩的状态。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指出,从过去30多年的经验来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3%-5%的CPI涨幅对于经济增长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而CPI低于1%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破坏,通缩带来的冲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风险层面。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指出,未来在基建投资、内需消费和对海外投资驱动下,在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调控下,中国有足够办法化解通缩隐患。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分析,物价是判断通缩的一个最重要指标,目前把CPI连续3个月以上下降视为进入通缩的标志。目前1月我国CPI降至0.8%,但仍在增长,由此来看,我国目前并还没有进入通缩。“1%被看做是通缩的预警指标,目前CPI涨幅低于1%,表明通缩的风险已经大大增加,需要政府足够的重视。”
官方对化解通缩的表态,主要是出于降低通缩预期的考虑。一旦形成通缩预期,投资者投资更加谨慎,更多的是持观望态度,消费者也不愿意消费,会加剧经济的下行。
随着通缩风险不断加大,业内认为,未来宽松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