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盘先抑后扬,沪指高位回抽5周均线后在金融股力挺下再度走强,低估值蓝筹股与中小盘成长股之间走势的差异性趋于收敛,场内资金调仓换股动作加快,市场热点呈现多点开花局面。指数继续单方面依赖金融股拉抬上涨的根基并不稳固,加之周末证监会对龙头券商两融业务严厉处罚,促使此前杠杆资金推动型的行情特征回归理性,上周沪指二次触及3400点压力位再度面临量能大幅萎缩的拖累,阶段性调整压力上升。
上周市场风格出现微妙变化,大盘蓝筹股与中小盘题材股从此消彼长过渡到百花齐放,不过板块走势的差异化特征在蓝筹板块之间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指数继续对大金融板块依赖性较强,其余钢铁、煤炭、有色、电力等权重板块估值修复动力逐渐弱化,权重板块之间的轮动效应未能展开,且多数股票持续震荡整固使得多空双方陷入反复博弈的弱平衡状态。
另一方面,尽管中小板、创业板分别超过40倍、65倍的估值水平依然偏高,且注册制改革等政策预期增加未来成长股估值泡沫继续挤出的压力,不过新兴产业中的国产软件、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股,以及节能环保、智能医疗等题材类股票,依托于产业升级、创新成长所带来的景气度持续向上趋势,依然能够受到调仓换股资金的强烈关注。
随着年报业绩披露逐渐展开,能够获得盈利持续增长支持的成长性股票,比较容易获得市场较大的估值溢价认可,后市个股表现可能会因回归业绩而出现较大分化,部分优质中小盘股的高估值压力有望缓解。
近期市场的调整和反弹,都与市场的资金面有关。由于上周新股22连发,冻结资金约2万亿元,造成市场资金面的一时紧张。而本周A股将迎来约万亿元资金的解冻驰援,数据显示,仅在周一(1月19日),将解冻的打新资金高达4821亿元。
此外,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同比少增3.08万亿元。分析人士认为,去年年底A股表现好,吸引了场外资金入场,而银行增量存款大幅减少,就说明了存款在大搬家,“其中有一大部分流入到股市里”。
市场人士认为,在下周市场资金面进一步宽松下,股指有望在惯性上涨下创出本轮反弹新高。不过,由于上周五(1月16日)下午券商股有利空传出,对市场的短期走势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周四,期指放量上涨,当月合约收盘报3625.0点,涨幅3.64%。
量能方面,虽然本周是交割周,但周二期指四个合约总成交量锐减至135万手,与上周五204万手相比降幅达到33.8%。周四期指下月合约持仓量和成交量均已超过当月合约,市场大部分移仓已完成,总成交量增加38万手至176万手。
持仓方面,资金有小幅回流,总持仓维持在22万手左右,与去年12月均值22.3万手基本持平。成交持仓比从低点6.1回升至7.8。单日放量支撑了指数上涨,但交割周整体上成交仍较清淡。昨日上涨后期指加权指数距前高仅一步之遥,能否继续突破需要成交量和资金的配合。
主力持仓方面,虽然指数上涨,但前20名主力席位四个合约合计多单减持2814手,空单减持2085手,净空持仓连续六个交易日上涨,累计增加5633手至2.01万手,为近三周高点。分月来看,主力席位在移仓过程中,多头仅在IF1503合约增仓2414手,大大超过空头692手,其他两个合约上空头均占优。结合成交放量的情况来看,昨日入场的多头可能多以短线交易为主,获利即离场,进攻不具可持续性。再加上净空持仓攀升,期指继续上攻的难度加大。
分席位来看,中信期货席位近期持仓偏多倾向明显。但昨日其在IF1501合约上减持6051手多单,在下月和下季合约上仅回补4551手和473手。永安期货席位在下月合约上一改连续大幅增持的局面,周四大幅减持1284手。由此可见,主力席位做多信心并不充足。综合来看,昨日期指上攻没有得到主力席位的配合,净空持仓继续小幅攀升,后市期指调整压力加大。
经济加速回落和前期股市快速上涨,成为引发未来阶段市场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最终的结果是融资推动的股市资金面改善动力减弱和新股发行加快带来的供给压力增大,而信用创造能力不足、企业盈利较为疲弱的状况暂时难以改变。我们预计今年一季度股市供需格局将逐渐向平衡市转变,估值修复过程将进入尾声阶段。
我们预计一季度市场呈前扬后抑的宽幅震荡走势,建议逢高减仓。一季度股市供需格局将逐渐向平衡市转变:一方面无风险利率下行动力减弱带来资金改善动力减弱,另一方面股市供给端压力将明显增加。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A股估值已经基本达到历史平均水平,大面上的估值修复过程临近尾声。因此我们判断,一季度A股市场将呈现宽幅震荡走势,先扬后抑的可能性较大。策略上建议投资者逢高逐渐兑现收益。
配置推荐地产产业链以及消费白马。配置方向上,我们重点推荐景气度回升且估值相对偏低的地产产业链,包括房地产、家电、汽车、建材等行业;此外,稳健投资者可重点把握消费白马回归所带来的投资机会,重点可关注食品饮料(主要是白酒)、商贸、医药等。
多位私募大佬1月14日在国信证券的春季策略会上表示,短期A股可能进入中场休息阶段,蓝筹股已经进入估值均衡区间,但中长期依然看好A股。
知名投资人邱国鹭表示,2015年中国经济的基调是不悲观也不乐观,中国经济下有中央政府托底因此不悲观,但因为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增长乏力,经济也不能乐观,企业的利润增长难以看到,但股市目前仍然处于估值修复阶段,未来机会仍在蓝筹股。
博道投资董事长莫泰山认为,“短期来看,A股市场已经进入一个相对敏感的区域,很可能已经进入均值回复的均衡区间,处于中场休息阶段,蓝筹股估值修复已经差不多走完,指数应该说不会像前一段时间那么波澜壮阔,这一阶段成长股的表现会相对突出一点。”
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但斌认为,2015年股市可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来形容,“火焰”指大盘蓝筹股会回归合理的估值修复,“海水”指中小板、创业板将面临高估值的挑战。
明达资产总经理刘明达表示,资本开放会创造大牛市,沪港通只是外资配置A股的开始。预计未来外资会加速进入A股,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也将激活境内投资者的热情,保险公司和社保机构对蓝筹股的配置会加大,蓝筹将变得稀缺。
暂无数据